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标准
2014年版
思政部
二〇一四年 九 月
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标准
1、课程基本信息
课程代码:
适用专业:全院全部专业
学时:16学时
学分:1学分
制定人:梁凯昕
2、课程性质和作用
《形势与政策》课程是根据中宣部、教育部教社政[2004]13号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》而开设的,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,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,适用于全校各专业,各个班级,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。它以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紧密结合国际形势,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,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,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,正确理解党的路线、方针和政策,激发爱国热情和提高社会主义觉悟的一门重要课程。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、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,帮助学生开阔视野,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,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。
3、课程目标
本课程以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紧密结合国际形势,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,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及其认识分析形势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对国内外热点问题做出分析,使学生较为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、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,理解政策的途径及我国的基本国情、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,形成正确的政治观,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形势,理解和执行政策。
4、课程内容与要求
编号 |
项目(单元)名称 |
任 务 |
知识要求 |
技能要求 |
学时 |
1 |
项目1: 绪论 |
任务1-1: 形势与政策基本知识 |
1.了解形势与政策的基本概念。 2.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必备的知识体系。 |
1. 学习运用基本概念梳理形势政策的能力。 |
0.5 |
任务1-2: 学习形势与政策的方法 |
1.学习形势与政策的必要性。 2.学习形势与政策的方法。 |
1. 训练学生理性观察形势、分析政策的能力。 |
0.5 |
||
2 |
项目2:国内形势 |
任务2-1: 国内政治形势 |
1.掌握分析国内政治形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。 2.掌握政治体制改革。 3.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。 4.掌握人民民主专政内容。 |
1.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国内政治形势和能力。 2.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。 |
2 |
任务2-2: 国内经济形式 |
1.掌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容。 2.掌握中国经济发展成绩与问题。 3.掌握中国民生政策。 4.掌握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原理。 |
1.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奋斗目标。 2.对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发展理解能力。 3.对当前中国民生问题正确理解和分析能力。 4.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原理和方式理解能力。 |
2 |
||
3 |
项目3:国际形势 |
任务3-1: 国际形势的理论与方法 |
1.掌握分析国际形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。 2.掌握国际形势的基本概念和框架。 |
1.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能力。 2.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。 |
2 |
任务3-2:世界经济形势 |
1.掌握世界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理论。 2.了解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成就和问题。 3.掌握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。 |
1.训练学生理性看世界经济发展和金融危机的能力。 2.学习运用基本理论分析世界经济问题的能力。 |
2 |
||
4 |
项目4:中国外交 |
任务4-1:与中国有关的大国关系 |
1.掌握中美关系。 2.掌握中俄关系。 3.掌握美俄关系。 4.了解欧美关系。 |
1.运用国际关系理解解读大国关系的能力。 2.预测大国关系发展动态的能力。 |
2 |
任务4-2: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|
1.掌握中日关系。 2.掌握亚洲海洋问题。 3.了解地缘政治理论。 |
1.辨别中国地缘政治经济状况的能力。 2.运用地缘政治理论分析中国周边外交的能力。 |
2 |
||
任务4-3:全球议题与中国立场 |
1.掌握世界环境问题、粮食问题、恐怖主义问题等的基本知识。 2.了解在全球化时代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路径。 3.了解中国在这些问题式的基本立场。 |
1.训练学生理性看世界、理性分析问题的态度和能力。 2.运用形策基本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。 |
1 |
||
5 |
项目4:两岸关系 |
任务4-1:两岸关系:历史和现实 |
1.了解台湾问题历史发展过程。 2.了解台湾岛内政治经济和文化。 3.掌握中国和平统一台湾政策。 |
1.对台湾问题形成和现状的理解能力。 2.对台湾政治经济和文化理解能力。 3.对中国和平统一台湾政策理解能力。 |
2 |
5、教学实施
5.1教学方法
2.讨论教学法。该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,在上课过程中,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发言和争论,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述。
5.2教学评价
本课程考核实行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。课程考核实行学期考核制,即每学期考核一次。本课程的总成绩以百分制计,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。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为4 :6,并实行“互否制”(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有一项成绩不及格则总评成绩为不及格)。其中,平时成绩不及格者,在参加本课程的补考时,补平时考核的内容;期末考试不及格者,补期末考核的内容。
序号 |
工作任务 |
评价方式 |
评分标准 |
分数分配 |
1 |
专题讨论 |
积极参加教学活动按情况得分 |
满分40分: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或踊跃讨论问题,且有一定见解者,或积极参加知识竞赛活动,并表现突出者,每次10分。 |
40分 |
2 |
论文 |
期末论文 |
满分60分,其中论文观点:18分;论文结构18分;论文资料12分;论文规范12分,满分60分。 |
60分 |
合计 |
100 |
5.3教学资源建议
5.3.1教学资源(课件、录像、网络资源等):
课件:
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“形势与政策”专题讲稿》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编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政工作司委托出版
网络资源:
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:http://202.116.32.2501
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:http://www.tech.net.cn
国家精品课资源网 http://4a.hep.com.cn
5.3.2教学场地及设备
多媒体教室:可容纳100人左右
多媒体资源:可根据时事热点、难点等社会问题及时的网上转播
校内基地利用:图书馆、校史馆等
校外基地利用:各种校外爱国主义基地、新农村、企业、社区等
5.4教材选用与编写
5.4.1使用教材:
《时事报告大学生版》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编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政工作司委托出版
5.4.2参考书:
1.《高校“形势与政策”教育教学要点》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
2.《时事报告》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主编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思政工作司委托出版
3.《时事》VCD 高等教育音像出版社
4.其它时事性期刊杂志、报纸等。